上官鼎重出江湖 一氣呵成《王道劍》
以武俠小說 讓歷史懸案成為文創巨著
節目介紹
五十多年前,一個面臨聯考壓力的男孩,看多了金庸的武俠小說,想著何不自己試試?但高三學生的時間有限,他便找了兄弟一起,用筆名「上官鼎」集體創作「沉沙谷」、「金刀亭」等多部武俠小說;直到三個人陸續出國念書,上官鼎方於1968年金盆洗手退出江湖。封筆46年後,對俠義之興趣始終不變的他再度復出,不同的是,當年的上官鼎,是由劉兆藜、劉兆玄、劉兆凱三兄弟的集體化身,復出後的上官鼎,唯獨劉兆玄擔綱。
此番「重出江湖」有個「機緣」。為了實踐與已逝的同窗好友陳棠華的未竟之約,劉兆玄到福建寧德參訪,卻意外從新的出土史料得知明代懸案「靖難之役」的新發展。一千尊鄭和運來表情不盡相同白鐵鑄的六百年菩薩佛像?穿著皇帝五爪金龍的袈裟的和尚?所有證據好似推翻建文帝「死於大火」的歷史說法,而是「削髮為僧逃亡東南」!被豐富的文物與史料重重衝擊,劉兆玄的腦子湧入很多訊息和靈感。這樁歷史懸案,讓劉兆玄花了15個月的時間,寫下88萬字的長篇巨作,上官鼎以武俠小說《王道劍》宣告重出江湖。
為何一樁歷史之謎,要透過武俠小說發揮、而非更嚴謹的文史研究報告?在劉兆玄看來,新資料雖可以佐證某些臆測,但也可能證明另一件事。執意從歷史研究的角度去拍板定案,有其難度,但是做為文創資料就會很豐富。於是他選擇心中最浪漫的武俠小說,以文學的形式跨域為史料創造文創價值。
劉兆玄
劉兆玄,一九四三年生,湖南衡陽人,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,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,曾任清華大學校長、東吳大學校長、國科會主委、交通部長、行政院副院長,二○○八年出任行政院長,現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。
自幼嗜讀武俠小說,就讀師大附中期間,為了掙零用錢,便與四哥兆藜、六弟兆凱合寫《蘆野俠蹤》,自此成名。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曾撰文論:「在十八歲少壯之年能寫出《沉沙谷》這樣的傑作,真是天下奇才!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更盛譽:「台灣在全盛時代,前前後後有五百位作家在寫武俠小說,作品大概有四千部之多。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,第一是古龍,第二就是上官鼎。」